全职美工 他以农民身份登上《时代周刊》封面,改造出天下第一村
他是一介中国人,却以古稀之年登上了美国知名刊物《时代周刊》的封面,他凭借一己之力将一个贫瘠小山村改造成“天下第一村”。
他就是吴仁宝,那么在他的身上,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?让我们接着往下看。
【吴仁宝在《时代周刊》的封面上】
1928年11月,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,吴仁宝出生了,那年正是我国风雨飘摇、大厦将倾的一年,吴仁宝的家中也时常吃不饱穿不暖,他艰难的度过了解放前的贫苦时光。
【年轻时期的吴仁宝】
转机是1949年,那年,新中国成立了,穷人再也不用受苦受累还没尊严了,吴仁宝在之后的扫盲行动中也读了书,有了一定的知识底蕴,之后更是凭借在农业生产中变现出来的优秀能力被我党发现。
1954年2月,我党任吴仁宝为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,当初吃不饱饭的农民正式成为了国家干部中的一员。
但在五年后,全国经济困难,党中央决定“精兵简政下放干部”,于是吴仁宝就此“下岗”,回到了村里。
但是因为吴仁宝曾当过干部,在百姓中的威望很高,适逢华墅乡行政改制,于是吴仁宝被选为公社书记,后又与附近的泰清、马桥、立新三个高级社合并,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。
后来党组织上提倡“农业学大寨”,争先恐后学大寨的风潮在各个乡村干部之间兴盛起来,详情页外包吴仁宝也前往了大寨学习,建电站、修水渠,轰轰烈烈的造村运动再次开始。
【吴仁宝与年轻社员边劳动边交谈(摄于1976年)】
1968年,是华西“典型”之路的起点,《人民日报》走进华西,吴仁宝在大力发展农业学大寨的期间,敏锐的感觉到日后工业将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,于是在不影响农业发展的前提下,暗中办起小五金厂。
1972年,凭借在“农业学大寨”的风潮中华西村粮食亩产超过一吨,为此吴仁宝“火”了一把。
【被誉为“最出名的农民”的吴仁宝】
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,之前“以粮为纲”的时代逐渐过去,吴仁宝也开始不再遮遮掩掩,在保证农业发展的情况下,大力发展工业兴村,敢为天下先——兴办企业,在改革开放彻底放开之后,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实业总公司和集团公司,迈出了经济发展的坚实一步。
【华西村老书记——吴仁宝】
直到今天,因为当初的一个想法,一座小五金厂,华西村的医疗、交通、住房、社区福利在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水平,当年那个贫瘠的小山村完成了从山村——农业示范村——经济强村的“身份三级跳”。
【华西村的新老书记:吴仁宝(左)、吴协恩(右)】
华西村变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村。
但是大家都不曾知道的是,华西村兴起的源流,是华老的默默支持,这件事直到1991年李瑞环同志到华西村考察调研时才浮出水面。
而后在2005年,吴仁宝受邀登上了美国知名刊物《时代周刊》的封面,时年77岁。